刑辩实战赴津门,唇枪舌剑析发问。近日,由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主办、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以及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天津汇川律师事务所、北京德恒(天津)律师事务所、北京百伦(天津)律师事务所等四家天津律所共同协办的“刑辩实战”在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来自京津冀的律师、学者和法学院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伊始,法学院副院长李树成代表学院对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对各界朋友一直以来对学校建设发展和法学人才培养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双一流”建设以及法学院师资科研、教育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等情况。北京百伦(天津)律师事务所刑事业务部主任、我校法学院2009级校友刘红丽律师代表四家协办律所致辞,希望大家以此次“刑辩实战”为契机,在思想碰撞中启迪智慧,在经验分享中提升技能,用专业素养守护公平正义,用担当尽责践行初心使命。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同律所主任杨矿生从律师出庭应当具备“听”“说”“问”“变”四项基本能力讲起,结合自己近30年的刑辩经验,带来了《法庭发问的“道”与“术”》主题发言,并勉励广大青年学生要打好专业基础,积极参加实习实践,注重理论与实务融通,早日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赵铭律师则以《法庭发问之我见》为题分享了律师要做好对当事人庭审回答提前辅导的六点注意事项;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分析了不同主体的发问技巧差异与要点。


随后,胡明、孙春玲、张磊、高萌、温嘉磊、姜鹏、李秋汶、赵玉来等8位律师共同与谈,针对更加具体的实践问题提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建议。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高通、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于文成、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李昊天三位学界专家进行了点评。
会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方桂珍与参会律所代表就共同加强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开展实习实践达成了初步意向。
此次活动是法学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推进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的系列举措之一,也是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律所“刑辩实战”活动走进高校、赋能法学人才培养的首次尝试。今后,法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发挥共建单位、校友等资源优势,常态化组织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系列专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平台。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官方网站)